1. 环境适应性选型
腐蚀性环境:优先选用耐腐蚀材料(如铝合金、玻璃钢)或采取防腐处理(如热浸锌、静电喷涂),避免使用普通钢制桥架。
防火要求:在防火区域需添加耐火板、网或涂刷防火涂层,整体耐火性能需符合国家标准;铝合金桥架不宜用于高防火等级场所。
电磁干扰防护:需屏蔽干扰的电缆线路(如弱电系统)应选用无孔托盘式桥架,或加装金属隔板。
户外及特殊环境:户外场所宜选用带盖板或复合环氧树脂桥架,防雨、防尘;易积粉尘区域需加盖板。
2. 结构类型选择
槽式桥架:全封闭结构,适用于高灵敏度电缆(如计算机、通信电缆)的屏蔽防护。
梯级式桥架:散热透气性好,适用于大直径动力电缆(如高低压电缆),承载能力强。
托盘式桥架:带散热孔,适合敷设截面较大的电力电缆,需注意板材厚度。
网格式桥架:通风散热极佳,便于维护,常用于网络机房或密集布线场景。
3. 材料与表面处理
钢制桥架:强度高、成本低,适用于一般工业环境,表面可做热浸锌或喷塑处理。
铝合金桥架:轻量化、耐腐蚀,适合户外及化工厂等腐蚀环境,但防火性能较差。
玻璃钢桥架:耐腐蚀、绝缘性好,适用于爆炸危险环境,但成本较高。
4. 荷载与规格计算
填充率:动力电缆填充率≤40%-50%,控制电缆≤50%-70%,预留10%-25%发展余量。
跨距与挠度:钢制桥架直线段超过30m、铝合金超过15m需设伸缩缝;工作均布荷载需满足公式:
实际跨距下的挠度应≤跨距的1/200。
规格匹配:根据电缆外径、层数选择托盘/梯架宽度和高度,优先选用标准系列(如2000mm直线段)。
5. 安装与维护规范
支吊架间距:户内水平间距≤1.5-3m,垂直间距≤2m;户外立柱间距≤6m。
接地要求:金属桥架全长需≥2处与接地干线连接,非镀锌桥架连接板需跨接铜线(≥4mm²)。
维护检查:定期清理积灰、检查涂层及连接件,腐蚀环境需更新防腐层,禁止超载使用。
6. 其他关键要求
分层敷设:不同电压、用途电缆需分层或加隔板(如1kV以上与以下电缆分开)。
路径规划:避免与管道交叉,若无法避免需保持安全距离(如热力管道下方、易燃气体管道上方)。
通过以上规范,可确保电缆桥架在安全性、耐用性和功能性上满足工程需求。具体选型时需结合项目环境、预算及维护成本综合评估。